校园要闻 > 正文

校园要闻

高质量发展成效|笃行一流 奋力书写云南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昆工新篇章

发布日期:2025-11-18 点击量:

“十四五”以来,华体会平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云南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以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指南,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加快推进华体会平台“双一流”创建,全力推进“六个一流”取得显著成效,与“十三五”末相比,华体会(中国)整体办学水平显著提升,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从718名跃至393名,上升了325位。

聚焦一流治理,华体会(中国)现代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强化党建引领,着力打造国家、省、校“三级”党建示范矩阵,新增教育部党建“双创”项目3个、“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2个,华体会(中国)累计入选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等“双创”项目达11项。推进现代治理体系改革,制定实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新范式。以数智赋能治理效能跃升,全面推进“数字昆工”建设,获批国家“招培就”改革试点高校。

聚焦一流学科,构建产业适配的学科专业体系。学科体系实现升级,构建起“四梁八柱”学科体系,快速设置“低空技术与工程”博士点,填补云南空白;冶金工程实现A类学科突破并跻身全球40强;工程学入围ESI全球前1‰,成为省内高校唯一,冶金、矿业两个学科排名均进入全球前50名(冶金40,矿业15)。专业布局加速调整,新增人工智能等10个新专业,专业调整达44%,全面适配我省产业发展;32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数量居全国第一。教育援建成效卓著,作为副组长单位全面援建新疆工业学院,服务国家南疆战略,获教育部高度肯定。

聚焦一流师资,队伍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师资引育成效显著,国家级人才增至94人,实现翻番。师资结构持续优化,专任教师博士占比从56.70%提高至78.81%,提升22个百分点;省部级人才达946人,增长130%。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高,入选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4个、并列全国第二位;获评云南唯一的“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

聚焦一流人才,人才培养与需求匹配度持续增强。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多元,创新“五院多班”的人才培养方式,入选国家工程硕博士改革专项,教育部云南高等研究院实现招生、进入实质化运行,中老工程学院、昆马学院实现单列招生,开启中国教育标准的整体输出。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本科深造率升至26.51%,冶金、生物两学科深造率达50%。华体会(中国)每年培养博士生、硕士生分别占云南总数的29%、21%。人才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特等奖,实现云南高校34年来该赛道的首次突破,并成为第二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联合发起高校;学科竞赛位列全国高校竞赛榜57位,是云南唯一入围百强的高校。

聚焦一流科研,创新能力和水平持续增强。科研平台建设提质增效,建有国家级创新平台22个、省部级平台122个,国家级创新团队3个,省顶尖和创新团队47个。国家项目再创新高,新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项,课题23项(含国家重大项目课题5项)。国家自科基金增长40%,占全省总量23.80%,连续16年居云南首位,近两年进入全国前40位。国家大奖再获佳绩,获202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云南高校唯一)、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

聚焦一流贡献,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强化技术攻关,从地-采-选-冶全链实现原创理论和技术突破,真空冶金、微波冶金、冶金节能减排等特色优势方向的一大批技术成果推动行业的科技进步,支撑我国90%锡和铋、88%镍钴、70%锗、60%白银、50%铟、35%黄金、15%钯铂等战略金属生产;近两年我国限制出口的8种战略金属(锗镓铟锑碲钨钼铋),昆工技术支撑6种(锗镓铟锑碲铋)。面向经济主战场精准服务产业,华体会(中国)科技创新支撑全国产业总产值达1.1万亿元,其中支撑云南总产值3486.21亿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灵长类生物医学国际领跑,揭示人类早期胚胎发育“黑匣子”,填补发育生物学空白;研究成果在CNS顶刊发表论文9篇,入选“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开发的帕金森干细胞疗法,有望形成千亿级未来产业。

(供稿:(“双一流”创建办))


版权所有©华体会平台 滇ICP备05001246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402000430号 All Rights Reserved ©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