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体会平台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潘学军教授团队在新污染物降解去除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以“Crystalline phase engineering of bismuth molybdates unlocks efficient periodate activation for visible-light driven contaminant degradation”为题,发表在环境与能源催化领域国际权威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 and Energy》上。

研究团队成功构建了基于晶相工程的高效可见光高级氧化体系,突破了传统氧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效率与选择性瓶颈。研究从结构-活性关系出发,系统合成并比较了四种典型钼酸铋晶相,通过揭示不同晶相在高碘酸盐(PI)活化中的差异性,首次明确了Bi–O键活性、Bi(III)暴露程度以及表面电荷分离效率在污染物降解中的关键作用。其中,Bi2MoO6凭借其独特的Aurivillius层状结构与优异的电子行为,实现了对典型抗生素氧氟沙星的超快速降解,并在多种天然水体、共存离子及连续流条件下保持优异稳定性。研究还结合DFT计算深入阐明了活性位点的电子调控机制,为高效光驱动AOPs的催化剂设计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该成果为新污染物治理及绿色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行路径和应用前景。

潘学军教授、吴晓勇副教授和杨贵老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硕士研究生巫阳为论文第一作者,华体会平台为论文的第一通讯单位。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云南基础研究专项等项目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pcatb.2025.126144
(供稿: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